服务热线:0513-86678888         EN

【48812】新春佳节 当红不让

更新时间:2024-04-21 17:02:40点击次数:2738次 作者: 爱游戏体育

  新年,是中华民族许多节日中最绚丽多彩的一个节日。炎黄子孙一代代承传沉淀,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新年喜庆文明特征,其间就蕴含着“尚红”这一喜庆文明元素。尚红,重视的是赤色;赤色,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欢度新年的主色调,一种艳丽的色彩,像太阳的色彩。赤色,也是中华民族最喜欢的色彩,乃至成为我国人的文明图腾和精力皈依,代表着喜庆、火热与吉利。

  我国红,氤氲着古色古香的秦汉气味,连续着盛世气度的唐宋遗风,沿用着灿烂辉煌的魏晋头绪,流转着独领风骚的元明清神韵。我国红以其丰厚的文明内在,盘成一个扑朔迷离的我国结,高度归纳着龙的传人生生不息的前史。所以,赤色就有了标志喜庆的意义,刚好符合了人们请求吉庆夸姣的社会心理。千百年来,中华民族视赤色为安全、吉利、喜庆、显贵、火热的标志,寄寓百事顺利、绝处逢生的夸姣心愿。正因如此,随同而生的新年“尚红”风俗,连绵地传递长久的喜庆气味,成为新年千古不变的旋律。

  新春尚红,穿越时空,一脉相承。宋代时,人们用赤色植物烘托新春喜庆气氛,恰如宋代姜夔在《鹧鸪天·丁巳元日》诗中写道:“柏绿椒红事事新,隔篱灯影拜年人。三茅钟动西窗晓,诗鬓无端又一春。慵对客,缓开门,梅花闲伴老来身。娇儿学作人世字,郁垒神荼写未真。”唐太宗李世民的《守岁》诗中说:“暮景斜芳殿,年富丽绮宫。寒辞去冬雪,暖带入春风。阶馥舒梅素,盘花卷烛红。共欢新故岁,迎送一宵中。”其间道出了大红烛点着的烛光,映照出喜庆气氛。明代时,社会上遍及开端用红纸写春联。清代康熙年间,通用赤色硬纸制造的拜年片,人们称之为“红单”。

  新年“尚红”的共同文明,从古沿用至今。虽然年代变迁、年月更迭,但中华民族“尚红”风俗却没有变。不管何时何地,每当新年,总要用赤色来增加喜庆,表现喜事神姿。新春尚红,当红不让,早已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里,沉浸在每个人的脑海里。

  国人对新春尚红看得很重,且根深柢固。每到新年,家人都要有赤色上身,有的穿上赤色唐装,有的穿上赤色大衣,有的穿上赤色内衣……再在屋内装点赤色配饰,让全家在新的一年里“红”起来。在房子里、庭院中,大红灯笼挂起来,赤色我国结悬出来,红红对联贴起来,大红的福字“倒”贴出来,红底的“大吉”两字亮出来,红红的年宵花摆出来,满屋是吉利喜庆的赤色。正是当今景色好,千红万紫总是春。

  到年夜饭时,灶里的炉火映红了脸膛。铺着赤色桌布的餐桌上,家人在亲身下厨烹制的每碗菜中,要把胡萝卜或红辣椒放在菜肴上面,以作为赤色喜庆装点。红红的烛火映照着穿戴赤色衣服的一家人,衬托着餐桌上丰富的年夜饭,映射着一家人沐浴春风的美好笑脸。

  现代书画家、散文家丰子恺,在《新年》一文中写道:“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,我得的记住是四角,用红纸包好。”在许多我国家庭里,吃完年夜饭,老一辈总习气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后辈,红包里的压岁钱多少没关系,要紧的是老一辈的一份浓浓心意,还有那红包标志好运的涵义,以表明老一辈把祝福和好运带给后辈。

  正月初一早晨,依照老家的风俗,开门榜首件事便是烧旺火,长明灯、放爆竹。爆竹声后,碎红满地,灿若云锦,称为“满堂红”,满屋瑞气,欢天喜地。为保护环境,爆竹声现在现已听不到了,但新年尚红的情结仍在国人心中一向连续着。春联、红包、我国结、红灯笼……被赤色围住的新春,也是一种祝福。祝福新的一年都能红红火火!(文图:米广弘)